精選文章

筆者簡介

如果您想認識筆者,下面有一些資訊提供給您參考 筆者是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除了金融業的經驗之外 也管理過一家私人公司的投資

針對查詢「美國公債」依關聯性排序顯示文章。依日期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針對查詢「美國公債」依關聯性排序顯示文章。依日期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七

說到美國公債的走勢與預期
筆者有一套可輕鬆預期的方法
當您理解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波動是有週期性的時候
預測美國公債的走勢就會變得很簡單
賺美國公債的錢也變得容易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十一) 美國公債還是最佳避險資產?

美國公債是地球上違約機率最低的商品之一
也是地球上信用評等最高的國家之一

筆者認為2023年世界經濟狀況將會面臨五項挑戰

1.通膨
2.升息
3.央行緊縮
4.經濟衰退 
5.企業盈餘下降

五點因素混合之下 , 2023年我們該怎麼趨吉避凶?
以下是筆者服務的高資產客戶的部分會議紀錄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投資總整理 你不可不知的美國公債 (八)

過去筆者寫過一系列的公債文章:加上本篇總共9篇
每一篇的內容都有部分重複
每一篇閱讀起來都很有道理
但是客戶說:就是無法把核心思想建立起來
希望我寫一篇整理論跟實務整合起來的說明
筆者欣然接受這樣的建議
本文就是解釋整個美國公債的交易脈絡與想法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投資筆記 殖利率曲線代表的意義

本文分享筆者觀察到的殖利率的異象
會注意到殖利率異象
還是湯友的提問

昨天晚上氣溫21度
泡湯的時候看見很久不見的湯友
他說他元大美債20買了300張套了很久......
我就跟他說了一個關於8ZZ的故事 與 殖利率倒掛的故事

語畢:湯友說早知道就早點追蹤8ZZ 至於殖利率倒掛......

正文中分享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十)

最近公債價格很明顯地滑落
事前筆者就已經能預料到這樣的狀況了
只是很多資產配置者完全無視悶著頭硬撐
因為他們並不是這麼了解公債
並不是這麼了解債券價格怎麼運作的只能硬撐
而失去了彈性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1984年以來降息循環的債券表現(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美國在2024/09正式進入了降息循環

1984到今天歷史中的降息循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變化如何?

以下資料是筆者2024/09/21客戶說明會的部分資料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美國公債是大家以為的避險資產
但是對我來說 , 美國公債是一個對於總經熟悉的人士
非常棒的一個工具!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九)

現在美國殖利率循環正式進入到復甦期最末與成熟期的交界了
當美國公債殖利率準備開始變化
市場的整體資產的定價模型就會開始變化
市場會進入資產調整期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四

顧問的職責 不是精準預測未來
而是對未來有所準備 , 並且將準備做到最大最深
孫子兵法說得好:多算勝 少算不勝 , 何況無算乎?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20200206線上說明會 摘要(上集)

本次說明會 , 我們的重點在於避險工具的選擇
在說明會議之前 , 我們幾乎都把所有部位都押上了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投資筆記 公債投資與資產配置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是有週期性的
每一次的週期或長或短,他是反覆往返不息的
只要能夠了解他的週期與週期中如何影響市場的變化
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到預先佈局
並且賺取獲利最高的那一段避開必定會下跌的那一段
藉此原理 , 做正確的資產配置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六)

會寫這一篇文章 , 就是有網友提問

每一次的提問,

筆者都再次深入分析理解這個資產類別

對筆者表達與思考功力有磨練效果,

對讀者大眾來說,更能透過筆者的文字

對這個商品更多的想法 , 相得益彰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投資筆記 你可能不太熟悉的美國公債 (五)

筆者決定在3/10日前出脫所有公債相關部位
這是當時決策的過程與思考  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我們賣出美國公債?
大多數客戶公債的時間點:3/2 - 3/10 之間
大多數客戶公債的時間點:2019/2  - 2020/2 之間

買進公債的根據 可參考下文

筆者做任何投資決策,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然也必須冒著做錯
必須被迫買回的風險

先跟大家介紹這個技術指標:布林通道
布林通道其實就是統計學上的標準差的概念,

我設定的參數是兩倍標準差




這在統計學上的定義是:見上圖
一倍標準差,代表在這個區域內的機率:68.2%.
也就是說 漲破or跌破他的機率 
只有 100%-68.2%/2 =  15.9%

兩倍標準差,代表在這個區域內的機率:95.4%

也就是說 漲破or跌破他的機率 
只有 (100%-95.4%) /2 = 2.3%


又筆者使用的是兩倍標準差,
因此要跌破漲破這個區間的機率 只有2.3% ,
反過來說 要跌破或漲破區間之後 ,
後面價格收斂 回常軌的機會有   97.7%
算式如下:
100% - 2.3% = 97.7%

因此我們有的基礎的認知後 , 我們就可以分析下面的情境了
下圖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線圖 ,
筆者使用的是 100日線 的兩倍標準差
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二月中 ,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兩倍標準差
這次的波動非常罕見
並且搭配著武漢肺炎 石油暴跌兩個因素
讓大家享受到市場波動 , 公債噴出的好時光




當數據偏離軌道越遠 , 拉回的機率就更大
因此在籃筐的那幾日就是相對高
也許沒有賣到最高點
但是也能賣到相對高點了

並且看到下圖:TLT 3/6日爆出歷史最大量
猜測這應該就是公債準備反轉的訊號 



除了上述理由之外 , 其實媒體的新聞是最好的確認函!
當一檔股票 一個產業 一個標的 
被媒體大肆渲染 一定有貓膩
因為媒體的報導,通常背後有他的目的,
當這個標的又同時在高檔,並且爆量
這通常只有一個訊息:散戶大量進場!

大家試想,美國公債這個標的,
在過去的多年理財史上,應該很少被提出
市場上多數是不理解這個標的好處的

因此筆者分享給同業好朋友的時候
大多數同業好朋友是無法理解的
正因為無法理解,這才是我要的標的!

因為多數人不知不覺,就是特定人佈局的時候
那什麼時候會見報? 
特定人想要出貨的時候 ,

騙一些被嚇壞的散戶接手上的貨

那什麼媒體最有效?
答案就是新聞媒體了,

因此公債ETF TLT 見報後 3/9日大漲開出隨即開高走低!
因為主力透過3/6 , 3/9日巨量,出了不少的貨
並且放消息讓散戶知道了!

到了 3/10日還傳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期貨跌停的訊息

下圖就是留下證據,分享給大家!


結論:
1.   
殖利率連續飆漲,已經超過正常的範圍,
並且突破兩倍標準差(收斂的機率有97.7%

2.   
3/6日公債罕見的爆出巨量,並且在高檔

3.   
媒體還推波助瀾的報導公債是避險工具,引誘散戶上車
(我也收到不少簡訊來問公債可不可以買 ,  交叉比對後的結果)

因此 我決定賣出公債

筆者為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筆者的專長是 投資 . 保險 . 稅務
有任何問題 歡迎與我討論
Line ID : Wishwind999 



筆者過去出版了三本書籍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投資筆記 客戶說明會20230812摘要

為什麼筆者這時候降低股票比重
保單借款出來放在美國公債?

本文告訴你最基本的投資理論
用簡單的道理就可以回答了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美國固定收益之七 賣出的時點 債券價格的最高峰

這是一個基礎的知識 :
所有固定收益的商品 , 都追蹤一個指數當做指標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這也是大家公認的無風險利率參考的基準點

而現在就來到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最低 
(也就是說 現在多數債券價格是來到最高)

也就是說 , 現在是賣出債券與相關商品的好時機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財富管理筆記 保險業處經理財務規劃的案例 (資訊量巨大)

筆者是CFP
CFP是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2022年客戶看到壽險公司的多數負面新聞
客戶的職業是保險從業
職位是處經理
2022年下半年就來找筆者討論財務規劃的相關事宜了

本文至少包含了:
保險專業.保險法規專業.投資專業.風險與報酬衡量的專業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降低風險 . 提高報酬

下面筆者要分享的就是保險從業夥伴跟筆者討論的議題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投資筆記 風險與報酬

筆者的客戶最常問的問題:
顧問:您在客戶說明會都請我們降低股票增加債券
是不是您看不好後市 , 覺得會下跌 ?

筆者的回答:這是風險與報酬的挪移

但是了解風險與報酬必須要有定價的標準!

以下是筆者2023/07/14 客戶說明會的部分內容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財富管理筆記 : 子女教育金的投資實務

 當顧問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
『我所講的事情,是能夠被履行、被驗證的』
會有這一次的合作,就是這樣的機緣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投資筆記 債券價格與波動的計算 (基本計算原理)

今天應該所有投資人都應該知道目前是升息環境
那今天開始 - 聯準會停止升息之後
對固定收益(債券相關)標的價格上就會比較壓抑
那我們能否現在就計算出來
我們手上的債券,價格會有多少變動?(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