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筆者簡介

如果您想認識筆者,下面有一些資訊提供給您參考 筆者是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除了金融業的經驗之外 也管理過一家私人公司的投資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財富管理筆記 保險業處經理財務規劃的案例 (資訊量巨大)

筆者是CFP
CFP是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2022年客戶看到壽險公司的多數負面新聞
客戶的職業是保險從業
職位是處經理
2022年下半年就來找筆者討論財務規劃的相關事宜了

本文至少包含了:
保險專業.保險法規專業.投資專業.風險與報酬衡量的專業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降低風險 . 提高報酬

下面筆者要分享的就是保險從業夥伴跟筆者討論的議題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一. 探討儲蓄型保險的真實樣態
二. 美國公債跟儲蓄保險的風險與報酬
三. 執行細節

保險業已經是龐然怪物了!
一個巨大的代操機構


一. 探討儲蓄型保險的真實樣態

首先我們都有一個共識:
保險不是唯一的理財工具 , 並且儲蓄險是投資工具之一 

儲蓄險是一個投資工具 
儲蓄險是一個獲利有限的投資工具
並且有無法估計的信用風險的商品

獲利有限:
利變型最高報酬率 = 宣告利率
非利變型最高報酬率 = 預定利率
分紅型最高報酬率 = 預定利率 + 分紅宣告

無法估計的投資風險.操盤人操守與保險公司經營風險

例如:操盤人操守的風險 
操盤人用保戶的錢拉抬自己的股票 


例如:保險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



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

因為我們無法得知,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
他們什麼時候會出包 , 什麼時候會亂投資
什麼時候會拿保戶的錢去炒作房地產

以下說明為什麼
保險公司有無法估計的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是一個全委代操的中介機構
只是保險公司的投資
受到保險法與主管機關的規定有所限制

保險業可以投資的範圍的規定主要分布在






上圖資料來源如下

保險公司吸收了大量的保戶存款之後
必然進行投資 投資範圍主要就是 境內外的有價證券 與 房地產

因此筆者定義:
保險公司就是一家全委代操的投資公司
下圖是筆者經過整理後的保險資金流向圖



因此很多從業人員認為保險不是投資 
是把錢從銀行存在保險公司
然後未來有一筆確定的錢!? 

筆者對這種說法 嗤之以鼻




並且保險公司常常在投資上犯嚴重的錯誤
有可能危害到保戶的權益

買保險就是換個地方存錢?
MY GOD 



因此業界有個笑話:
報告老闆一個好消息 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我們虧了很多錢 
好消息是這些錢不是我們的

舉個例子 : 人壽投資2498的慘虧案
壞消息是這一筆交易應該虧損超過60億元
好消息是這一筆交易虧的都是保戶的錢
然後為了讓金控財報好看
賣了一棟信義計畫區的房產來彌補虧損在2015年


以下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民國99年 新光人壽公司財報

99年12月31日時:2498持股不過10張,成本900元。


以下資料來源:
公開資訊觀測站民國100年 新光人壽公司半年報


買進時間為民國100年1-6月的時間
總買進金額是70億元  共買進6000張
上述的資訊計算買進2498平均成本為1200元


後面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 買了6000張之後 
最後把6000張 2498賣在2015年股災之後 
賣出價格約是50元-60元附近
一張2498 從120萬 跌到剩下5-6萬元
這一筆交易至少虧損了60億台幣
但是這是保戶的錢 不是壽險公司老闆的錢 

第二個例子 : 投資慘案

鏡週刊爆料 T50反一 

信傳媒舉例保險公司 連踩雷三次 
筆者認為俄羅斯債 算是無法預料的風險 , 
但是這應該算是連兩次踩雷  
國巨慘虧更是讓保險公司 成為前妻賣股的苦主之一




因此主管機關深知保險公司有很大的投資風險
在保險法上就註明了他的標準



保險業資本等級之劃分如下:
一、資本適足: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達百分之二百,且最近二期淨值比率至少一期達百分之三。

二、資本不足,指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在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未達百分之二百
          
    (二)保險業最近二期淨值比率均未達百分之三且其中至少一期在百分之二以上。

三、資本顯著不足,指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未達百分之一百五十
          
    (二)保險業最近二期淨值比率均未達百分之二且在零以上。

四、資本嚴重不足:指依本法第一百四十三之四第三項規定,保險業資本適足率低於百分之五十或保險業淨值低於零。

保險業依第一項劃分標準如同時符合二等級,以較低等級為資本等級。

簡言之 一家財務正常的保險公司
保險業資本等級之劃分規定:
RBC > 200% 
淨值比 < 3%  
如果低於上述的數字 , 就屬於資本不足

而目前就以2022的半年報來看
有三家已經進入紅線範圍
更有一家幾乎就是兩者都低於法律的界線


而通常會踩到紅線的 
通常就是保險公司亂投資所導致的

保險公司不是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就能讓資本適足率大幅度降低到資本不足的水平
而是連續犯錯才會

而一家財務不佳的壽險公司不是一天造成的
是連續好幾年都是處於快要不及格的狀態
壓垮他的就是2022年的暴力升息



所以看了上述的說明
筆者跟同業的處經理有了基本的共識

保險公司本身是一個投資公司
並且保險公司有無法估計的投資風險與操盤人操守的風險

儲蓄險是具有風險的商品

二. 美國公債跟儲蓄保險的風險與報酬

只要從事金融從業 , 誰沒有儲蓄險?
至少會買一些自己做作業績 或是 拿來當定存用的儲蓄險

但是多數保險從業人員對投資的專業相對較會比較弱勢
因此筆者就從最簡單風險與報酬說起

承上:儲蓄險保險的獲利有限 

獲利有限:
利變型最高報酬率 = 宣告利率
非利變型最高報酬率 = 預定利率
分紅型最高報酬率 = 預定利率 + 分紅宣告

保險公司的利變儲蓄險 喜歡欺負老客戶

通常都是現售商品宣告利率高 
舊商品宣告利率低

目前我看到美元利變型宣告利率最高的是3.8%

但是實際計算IRR的時候 :
假設宣告利率不變 
(這點很重要因為保險公司通常會調整宣告利率)

購買開始 持有10年 IRR 大約是3.1%-3.4%附近  
購買開始 持有20年 IRR 大約是3.3%-3.6%附近
(上述IRR 實際上應該要更低 因為保險公司會調低 非現售商品的宣告利率)

IRR = 內部報酬率 = 年化報酬率 
PS : 會有這樣的報酬 主要就是成本 

儲蓄險的成本
業務人員佣金 . 保險公司內部成本 . 危險保費 . 其他費用等

但是壽險公司通常在保戶進場買進之後
就會調降宣告利率了,不用太相信試算
保險公司因為沒有法規可以限制他
所以保險公司對舊保戶通常都是比較苛刻的

筆者就以自己有擁有元大人壽的美億達當作例子 
(這是2020/06 的停售商品)




保險公司常常用的方法就是 
用高利率吸引保戶買進之後隨即就逐步降低宣告利率
筆者買進當下的宣告利率為3.6% (2020/04) 

以下資料來源為:元大人壽官網



當你買進之後就開始降低宣告利率
下圖顯示  2023/03  宣告利率為3.35% 
比現售商品還低!




元大人壽目前2023/03 現售商品  富利美寶 富利美傳
宣告利率是 3.6%-3.65%






有沒有覺得壽險公司很詐騙?
其實不只元大人壽這麼做
幾乎所有台灣的壽險公司都這樣做 ........ 
保戶完全沒有對保險公司這種行為有辦法
很欺負舊客戶!

那麼同一時間:
如果把投資的標的從儲蓄險換成美國公債呢?
基本上買進的到期殖利率就是確定的數字了!

以下為 2023/02/22 公債包含交易費用的實際到期殖利率

到期殖利率 = 持有債券到到期時所能取得的報酬率:
包含利息與資本利得  
但是不包含投資人取得利息之後的再投資報酬率

因此實際上債券的實質報酬率:會略高於到期殖利率
債券的利息取得之後 , 最差的策略是存定存
因為即使只存定存,利息也會生利息

資料來源:Bloomberg  , 筆者整理





而筆者在寫文的當下 , 利率期貨的顯示如下




承上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知道 
2023/03/02 這個時間點
保險商品報酬率一定會低於現在的美國公債

再者:
台灣的壽險公司的信用評等為 A  
美國的信用評等為 AAA
通常投資的決策是同樣報酬率之下 , 投資人會選擇風險較低的

台灣保險公司發行的儲蓄險歸零的機率 
我們就假設跟壽險公司的債券相當
我們可以Google得知壽險公司的信評基本上是BBB - A之間 

下二圖為保險公司官網資訊
點圖可以連結到保險公司官網
以下是台灣信評最佳的兩家壽險公司 
就別說那些被金管會點名的倒數三家了 





因此我們就知道:台灣所有壽險公司發行的儲蓄險
信用評等不會高於壽險公司

所以就單純論風險來說:
美國公債信評 AAA  風險較低 
台灣壽險公司儲蓄險信評 A-  風險較高



又客戶本身擁有倒數三家壽險公司的美元儲蓄險
因此筆者就準備調整這些保單 
目標是:降低風險 . 提高報酬率

使用的工具就是美國公債了
因為風險更低 報酬率更高


三. 執行細節

要調整保單
筆者用的概念很簡單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既然知道保險公司的儲蓄險有更大的風險(相較於美國公債)
那我們就把錢從保險公司搬走就好了

釜底抽薪的解決這個問題
除了風險降低之外還增加了報酬率

要把錢從保險公司搬走大致上有兩個方向

1.解約
2.保單借款

最終筆者跟保險同業夥伴使用的方式是保單借款

關於保單借款
大家一定會有一個疑問:
保單借款成本這麼高 , 這樣會比較好嗎?

筆者在這提供一個保單借款的知識

假設我們在保單 跟 銀行 各放了100萬台幣 利率3%

一般來說我們把錢放在銀行 , 如果把錢領走了50萬
那麼銀行就只會給我們50萬元的利息

當年度我們能拿到的利息 = 50 x 3% = 1.5萬

假設保單借款利率=4% 
但是如果錢放在保單裡面 , 我們把保單裡面的錢借走了50萬元
保險公司在年度結算利息的時候 ,  會用100萬幫我們計算利息

當年度我們能拿到的利息 = 100 x 3% = 3萬
保單借款50萬成本 = 50 x 4% = 2萬

實際上我們保單價值還會增加 1萬

所以保單借款的成本= 中間利差
保單借款利率 減掉 保單宣告利率 (or預定利率) 

範例如下:
假設保單借款利率4% , 但是保單宣告利率3%
實質上我們真正的保單借款成本 = 4%-3% = 1% 
所以我們保單借款實質成本 = 1% 

PS : 每一種保單 跟 保單借款成本都不同
真實借款成本請洽各大保險公司

而我們的同業夥伴很快就聽懂我的意思

目前市面上保單借款的利率加碼 
通常是宣告利率 or 預定利率+0.5% - 3% 都有
必須要致電保險公司才知道真實的成本為何

而這個案例是 
宣告利率+1% = 保單借款利率
因此我們借款的成本是1% 

美元利變型保單的借款成本 1% 
拿去買美國公債 到期殖利率都超過3.5% 
這筆交易應該合算

筆者規劃細節與想法如下:
分為3個步驟還有相關步驟的詳細想法

1.把錢搬走,避開壽險公司的風險
因為保險從業夥伴擔心他的儲蓄險(倒數3家)受到重大損失
我們釜底抽薪 , 直接把錢搬走了90% 
因此如果保險公司倒了我們最大損失 = 10%

2.把搬走的錢,轉投資美國公債
搬走的90%的錢我們投入到期殖利率3.8%美國公債
最短大約3.5年 我們就可以從90%的原始本金上漲到100%以上
等於幾乎規避了所有的風險 順利拿回所有本金
不用擔心虧損的問題
PS: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是市場公認的無風利率

3.買入美國公債的後續行動 
觀察美國公債殖利率與保險宣告利率的變化
再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假設有一天美國降息:
如果有一天美國政府不再升息轉為降息
債券大漲並且殖利率開始下滑到1.5%-2%左右
同一時間我們觀察當時儲蓄險的宣告利率為何
假設當時儲蓄險的宣告利率大於2.5% 
並且保險公司沒有倒閉的跡象

我們就可以把公債賣掉 
並且把賣掉公債獲利的資金
重新錢還給保險公司 

我們將會賺保險公司給我們的2.5%宣告利率 
把到期殖利率1.5%-2%的公債 賣給需要的人

又再一次我們提高了報酬率! 
也賺到資本利得

如果美國不是降息的狀態 
我們就持有公債到到期為止
到期殖利率為3.8% 買入當下就確定了

當然如果目標是短期套利
只要融資成本只要低於2% (保單借款利差) 
現在市面上一堆超過4%的美元優利定存

即刻就可以吃吃保險公司豆腐 , 把錢搬出來



 

這是筆者在2022年幫保險從業夥伴做的財務規劃完整的細節 分享給大家了

本文包含了:
保險專業.保險法規專業.投資專業.風險與報酬衡量的專業

結論:

1.儲蓄險在這一階段效益很低,除非有其他需求
2.如果需要相關規劃可以與筆者討論
3.如果真的只是短期套利 選擇優利定存即可

筆者為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如果您有相關議題想找筆者討論
可以透過下面的管道找到筆者本人



筆者是專長:保險 . 投資 . 稅務等規劃

筆者有目前有四本著作 : 
三本為投資相關 一本為保險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