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實支實付漲價的消息甚囂塵上
筆者建議:即使漲價了 , 也應該要續保
筆者在多年的從業經驗 ,
什麼時候客戶會主動想要投保?
就是在發現自己身體有狀況,很需要保險理賠的時候
但是這時候 , 通常保險公司就會考慮要不要承保了
下面這個案例 , 筆者的客戶親身遇到的事情。
當損失很大 , 會影響到自己的財務狀況的時候
當然如果您本身隨時可變現的金融資產超過3000萬台幣的時候
財富金字塔A8以上的族群
保險可以買少一些 ,
保險的功能就不再是保障
是資產配置的一環
那麼我們芸芸眾生多數都在財富金塔塔的A8以下
在我們達到A8階段的之前 , 我們應該步步謹慎
配置保險,來規避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病.死.殘 三種哪一種最花錢?
多數人異口同聲會回答 : 殘
所以筆者在規劃保險的時候
首要重視殘 (失能 與 長照) 因為他損傷最大
而造成 殘 (失能 與 長照)的原因
根據統計 80% 來自於疾病 20%來自於意外
而多數失能險理賠的原因最多的是 台灣的國病:癌症
因此筆者在規劃保險的時候 ,
首重:失能 . 重大傷病 . 實支實付
下面這個保險範例 , 就是筆者規劃的模型
在今年發現罹患癌症
這是當年一份完整的保險規劃
1.
因為他的收入高,
所以殘 (失能 與 長照) 的額度 , 應該要達到他月收入的50%
2.
癌症與重大傷病至少要150萬以上 (最佳狀態是300萬) , 但是因為他本身的投資部位就會1000萬以上 , 所以如上規劃了重大傷病150萬 + 癌症 50萬
3.
實支實付 這兩家是當年Smart雜誌評選 最佳實支實付的其中兩家 , 另外一家是元大享有心
(PS: 當年在比實支實付誰比較好的時候 , 有兩家公司直接棄權 因為產品比不上業界 :註記 那兩家公司的EPS都很高)
結果客戶今年就遇上狀況了:癌症
保險的功能為何? 損害填補
怎麼填補? 賠錢
總共在台大醫院花費了184309
因此當我們進行醫療行為的時候 ,
醫師一定會問一件事情那就是:
有沒有保險?
因為醫療計畫會是不一樣的
PS : 有錢(有保險)有選擇 , 沒錢沒有選擇
完全沒有保險又沒有錢 , 那醫療品質就只能將就了
如果沒有太多錢 , 但是有保險 , 那麼我們能獲得不錯的醫療品質
如果有錢那就隨意了,要怎麼樣的醫療品質都可以
那麼在第一次開刀 化療的時候
正確的保險能填補損害嗎?
以雙實支實付 來說:
雜費上限13.5萬的全球實支實付 XHR 理賠的147403
雜費上限12萬的台壽實支實付 HNRB 理賠的135769
兩張實支實付合計:283172
完全補足了自費花費的184309
實際上 , 因為這次住院的關係
家人請假照顧他一個月 , 自己也必須要請假半年養病
這些部分 沒有辦法損害填補
而除了住院的費用全然都是保險公司買單以外
住院的主因是癌症 ,
因此全球的醫卡照理賠100萬
台壽的金卡安心 理賠50萬
YCC 理賠50萬
上述所有應該理賠的金額 加上 台壽因為理賠拖延了近2個月
所以加發延遲利息 , 兩者總共理賠 2292213元
那麼這個癌症的案例還有後續嗎?
當然還有!
因為癌症是失能險理賠的最大宗
按照他的體況 , 即使治療半年之後
也很難回復原本的工作能力
所以屆時 我們就會申請失能險的理賠
如果是輕便工作 , 那能獲得一次性的理賠(約當百萬元)
如果是不能從事工作 , 那麼除了一次性的理賠(約當百萬元)
還會再申請失能月給付 , 最高一個月 7萬元 最長理賠20年
這個數字相當於客戶月收入的1/2以上
足夠他安心養病 , 希望他身體健康
後記: 未來每一次的住院化療 雙實支實付的規劃 , 都能夠完整理賠他的損害 , 目前客戶仍在養病中 , 希望他身體健康
保險的規劃 , 要用最大損失的角度來看
當事件發生的時候 , 要有足夠的損害填補
這才能夠讓自己的財務狀況不受到重大損害
筆者是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