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務必找真正具有專業的CFP協助
CFP是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同時具有 投資.保險.稅務等專業
更能宏觀的協助保戶解決問題
過去筆者從業的經驗中
只要是親戚朋友.長輩叔叔伯伯阿姨賣的保險
有90%會遇到保費很貴,但是沒啥保障的商品
因為這些從業人員的主管.教育訓練都是為了銷售商品而來
不是為了解決保戶問題的
因此這就成就了台灣雖然保單滲透率很高
實際上保障嚴重不足的狀況!
以下重點先寫在前面 , 如果要完整規劃保險
我個人習慣的流程
1. 先檢視過去保險(保單健診)
2.了解保戶的收入.支出.資產.投資等狀況
3.針對保戶的資產狀況 與 保單健診的結果 , 提出建議
4.針對建議再購入保單
5.每5年會重新KYC 看看財力與責任是否需求有變動,再來調整保障(可能調降 也可能調升)
以下是筆者健診與調整的實際案例
這樣才是一個好的保單規劃流程
建議:不要找單一保險公司業務人員
因為他只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商品可以賣,
所以即使他知道有其他東西更好,
但基於他沒有賣,所以他也不會幫你規劃
找具有CFP證照的保險經紀人業務員
找具有CFP證照的保險經紀人
比較能準確地分析與解決保險的問題
以下 筆者就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買保險有先後順序 與 通則以下是筆者的見解:
1. 大人的保險優先於小孩 , 家庭主要收入來源 , 優先於其他家人
2.終身型保險貴,年齡低於50歲且財力不超過100萬美金以上,建議以定期型的保險為主,爭取用最低保費,達到最高保障,然後全力把資金投入市場,增加資產,夠多的資產是最佳的保障。
3.只要買保障型保險(醫療險.壽險),實支實付必備也最泛用
4.長照險(失能)險 建議必備 , 因為他最花錢 , 而且花費金額.時間.精神也是最大的,需要優先規避。
除此以外 , 筆者就以自己經驗提出一些關於保障的看法
為什麼? 因為這是理性計算的結果:
因為如果發生了就是需要這麼多錢 .......
這些錢 如果不是保險公司出
那麼就是要自己出.家人出 ,
這時候如果自己跟家人口袋不深 ,
或是以台灣家庭平均儲蓄金額300萬台幣來算
您覺得能燒這些長照的錢多久?
並且別忘了 , 通常這種事件發生之後
家庭必然收入大減 , 支出大增
非常考驗家庭財務的健全 或是 保險買得夠不夠!
如果沒錢保險同時也買的不足 ,
那必然有家人朋友要代償這些金錢與照護的責任了
因此買保險是替自己負責的行為
2. 重大傷病(包含癌症) 建議一次性給付大於150萬新台幣
這數據就容易解釋了,以114年1月重大傷病發卡數來說
將近100萬的重大傷病持卡人有將近1/2是癌症引發的
癌症自費治療基本上一年就是50-150萬之間
3. 住院實支實付雜費建議額度大於 20萬
現在需要要求醫療品質 :住好一點的病房 . 用好一點藥品
手術後有更好的醫材:美容膠等
都是需要自費的!
並且現在的微創.達文西手術.海伏刀等新的醫療都是自費!
因為20萬是能使用上述新型治療的基本
所以就把這些轉嫁給保險公司是合理的選擇。
4. 意外實支實付 > 3萬
意外發生 總是很多要自費的 , 但是如果自費醫療超過3萬台幣
正常情況都會變成住院 , 那就會由住院實支實付的20萬一起理賠
所以我們買 3萬是合理的額度
當然保費充裕的情況下 多買一點也無所謂(這個保費便宜也泛用)
5. 住院病房費差額 > 3000
這就跟醫療品質絕對相關 :
健保房免費 但是基本上是3-4人一間病房
除了會互相干擾以外 , 家屬的生活空間也被壓縮
如果經濟許可 , 升等成雙人 甚至是 單人病房
醫療品質 與 家屬的照顧空間品質 都會有實質性的進步
那麼 想要病房升等? 那就實支實付額度提高一些
加上自付額實支實付 的病房費差額 相加超過 3000元
就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品質。
以上 , 是筆者2025/02/12
在客戶說明會中分享的部分內容
保障型保險需要注意的細節非常的多
建議找專人協助
最後 筆者把保險分為保障型保險與理財型的保險
醫療險.壽險.長照險(失能險).意外險等
都是保障型的保險
這些保險在財務規劃上 都屬於盾牌的性質
一個人的財務規劃 , 不能只有進攻的茅(投資)
也必須要有盾牌 , 這樣才完整
筆者就看過一個非常積極的夥伴(不到40歲)
辛苦工作辛苦投資
每個月存下收入的1/3 (約當2萬元)
並且都拿去定期定額ETF ,
多年下來累計到超過300萬的淨資產
筆者也多次建議他 , 應該要規劃保險
他始終認為 , 沒這個必要
最近他診斷出肺腺癌 ........
他的案例 給了我一些震撼
300萬的資產 夠他養病嗎?
因此保障型保險是資產相對少的人 , 必須要補足的一環
不然發生疾病的時候 , 幾百萬的資產
很可能就一次被疾病意外沖垮了!
當然筆者也提供另外一個想法:
當資產夠多也許沒有保障型保險也沒啥差別
如果那位夥伴的總資產 不是300萬新台幣
而是300萬美金 , 當癌症發生時
財務受到的衝擊就完全是兩回事了
因此保障型保險對筆者來說
那就是在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財力時
必須要跟保險公司交換風險
當我們財力充足 , 即使不買保障型保險
也沒什麼差異。
筆者是CFP認證國際理財規劃顧問
投資.保險.稅務都專業
工商一下 如果想知道投資可以參考我與Smart雜誌合作的課程
筆者有五本著作 : 台股 . 美股 . 保險都擅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